怀高华(杜课402期)
编前语
今天是历史学者、南京大学高华教授逝世六周年,谨重刊杜骏飞老师的短文,并以此专辑作为缅怀。
目录
1.杜骏飞:《高华:历史天际的微光》
2.悼高华挽联集
3.高华生平简介
高华:历史天际的微光
文/杜骏飞
2011年12月26日,高华病逝,年57岁。
“忍见斯人独憔悴,但凭青史著高华。” 这是那一天我献给他的挽联。
全国学术界、思想界,每年一次,不分学科地怀念高华,不仅仅是珍视他的学术贡献和品格,也是珍视他代表的学术价值观。
历史上,评价一所大学的文化地位,往往是看他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,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文学科,如何珍视高华这样的学者。
对于社会而言亦复如是:在这个世界日渐功利、日渐势利的今天,社会文化品质和政治文明程度,取决于国家和社会如何尊重正直诚实的知识人、敬重谔言之士,取决于我们如何鼓励学术良知和公共精神、如何弘扬士的精神,以及国家如何保护、如何考评、如何褒奖、如何关怀,如此等等。
请记住高华。更重要的是:记住高华的精神,以及高华的意义。当我们想到高华时,最好的怀念是,像他那样生活,像他那样工作,并且,尽可能善待身边那些像他一样的人。
悼高华挽联集
最忆秉烛夜纵横论史余音绕耳人犹在
爱读先生文发微洞见于无声处写文章
——追悼会场挽联
读大块文章,一点骚心一点血;
听满城风雨,半悲人老半悲君。
——章诒和敬挽
高风亮节,
华章永存。
——崔卫平 徐友渔敬挽
秉烛直书青史垂范,
高山仰止华宇同悲 。
——艾晓明敬挽
神聊定交,你抽烟来我喝酒,奈何烟酒日月竟有期;
胡侃学问,天掌灯兮地为床,悲哉灯床空余人无觅。
——张鸣敬挽
毕生沥血春秋笔敢为苍生问不公
壮志未酬身先去泰山其颓待后生
——杨奎松 黄娜敬挽
天才止于中寿,应与任公同不朽
信史流传九州,不因义宁让当仁
——陈远敬挽
曰黄昏为期兮,乃弃予而先驾;
悟相道之察兮,勉余生以继踵。
——弟颜世安泣挽
41 35989 41 14987 0 0 3282 0 0:00:10 0:00:04 0:00:06 3282span>
一卷头飞雪,忍见斯人独憔悴,
九泉玉生烟,但凭青史著高华。
——杜骏飞敬挽
谤书非秽史,青灯不灭,鉴古知今继司马;
直笔无虚言,绛帐遽空,大贤中寿等濂溪。
——文学院部分教师敬挽
一灯说法,忆追陪,几度江风暮雨,岂料弦歌成薤露;
五夜招魂,诵遗文,十年字血句泪,剩有青史著琳琅。
——武黎嵩代撰 历史学系2001级本科生敬挽
命才恨相妨,惧良史乎?求微书微,求真书真,只留汗青传千古;
弟子惭肯构,慰恩师者:有力食力,有艺食艺,未与学术造浮荣。
——于溯代撰 历史学系2002级本科学生敬挽
高华生平简介
高华(1954.05~2011.12.26)江苏南京人,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,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,获历史学学士,硕士,博士学位。高华生前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,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,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等职。
高华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,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共党史、毛泽东专家,被业界誉为“当代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学者”。著有《站在历史的风陵渡口》、《革命年代》等著作。其代表作品《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: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》,尤为海内外学界所重。
2011年12月26日22时15分,高华南京病逝,年仅57岁。
点击阅读:颜世安 | 怀念高华教授
【通知】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,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,现在异常已修复。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。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往期精选
人物:阿米尔·汗的完美人生|丁龙的馈赠与追问|吴清友逝去,留下这九句话|鲁迅先生
视频:杜课导言|孤独|新闻理想|父母与子女|大学规划|校园霸凌|变形
文字:感恩节|为师三十年 |我们终将成为娱乐本身|流量不能移,十万+不能屈 |如何在金庸小说里过节?
关注:虐童事件:五个基本问题|当“剁手”成为命运|“江歌案”评论指南|暗黑的红黄蓝|“红黄蓝”事件:课后问答
元能力养成:敬畏|反思|宽容|美|钝感|坚毅|遗忘 |利他| 运动|乐群| 悲悯
鸣谢: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编辑|白俊英
责编|胡园 王静颖
杜 课
邮箱:njuduke@163.com
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
长按二维码关注